50萬就能玩 一案建商橫行


記者陳品竹/專題報導


台灣房市這一波的景氣從民國91年底起燃燒,到現在景氣雖然稍有下滑,但趕搭這一波景氣大小建商不少,根據台灣省建築投資公會聯合會的統計資料,截至94年12月31日止,全省(不含北高兩市)總共有3022家,比較民國91年的家數,各縣市成長大約是在3到6倍之間。


建築業會如此蓬勃發展,除了房市景氣恢復外,公司法修改,將建築業成立公司資本額須為2500萬元的門檻取消,造就小資本額公司的成立,如雨後春筍之多。


資本50萬 資金易出狀況


以台中市建築投資開發公會為例,有不少資本額50萬至100萬的建設公司,這個資本額連買別墅的定簽金都不夠,如果資金周轉不靈,或銷售情況不佳,就容易出問題,影響消費者權益及整個業界形象。而這種「迷你資本額」的公司,在農業縣的縣市比例更高。其實有不少縣市建投公會的理事長,不只一次對這種情形表示憂心,但卻也無可奈何,消費者只能自己提高警覺了。


蓋完就落跑 買屋沒保障


建設公司家數激增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一案公司」還是存在。為了節稅,一家建設公司用兩張牌原本無可厚非,但有些建設公司卻是逃避日後的售後服務而一案用一個公司的名稱,或者因為每一案的投資金主不同而用不同公司,案子推完,公司也就結算結束了,消費者買的房子日後出了問題,根本無處找到公司來負責。所以購買房子時最好要看公司的推案業績表,是不是都是用同一公司推案。如果每個業績個案都是不同公司推出時,顯示這個公司的不穩定性,消費者就要小心了。


對建設公司家數的激增,建築界看法是,未來是品牌、品質戰的時代,聰明、理性的消費者,會自然淘汰不良業者,所以應該不用去擔心家數多寡的問題。





摸清底細 避免買屋糾紛


記者王惠珍/專題報導


要避免買到一案公司的房子,不動產專家提醒消費者,購屋前一定要勤打聽、探口碑做好功課,千萬不要一時衝動就急著出手購屋,除了建商過去完工個案的住戶口碑之外,網站也是另一個快速取得資訊的查詢管道。


透過電腦網頁的搜尋功能,只要鍵入建設公司的名稱,立即可一覽無遺。另外還可透過公平會的網站,了解這家建商過去是否有購屋糾紛的案例。


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陳世雷表示,若想了解建商過去有無購屋糾紛存在,還可以透過建商是否持續取得內政部核發的建築投資業識別標誌作為判定,由於要取得這項標章,除有資本額、員工人數、推案量等企業規模的門檻限制外,另外公司及其負責人最近5年內,還必須無退票及欠稅紀錄,且無因房地產交易糾紛案件違反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及其相關法規,經行政處分確定者,條件可說相當嚴格。


相對地,若可持續取得建築投資業識別標誌的建設公司,等於有公部門背書「掛保證」。


信義房屋企研室協理張欣民則認為,除了多問、多打聽之外,不妨利用房地產網站的聊天室,不過,因網路匿名性的特色,也要慎防競爭對手藉機散佈不實消息的私下小動作。





註銷、換牌 惡質建商卸責伎倆


記者王惠珍/專題報導


受到建設公司必須加入公會才能請照推案的「業必歸會」影響,加上市場景氣的轉暖,造成小型建商林立的現象,目前中南部建商公會的會員公司家數,均出現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其中絕大多數均為小型透天推案建商。


這種情況又以台灣省各縣市建商公會最為明顯,其中台南市建商公會由兩年前的34家,目前已快速竄升到257家之多;而高縣建商公會也由「業必歸會」前的143家,持續增加到目前的289家。


這樣的數據一方面反映了房市的增溫轉暖,越來越多的業者投入了建築推案這個行業,另外也和建設公司成立門檻降低有關,目前登記設立一家新的建設公司,和一般的有限公司資本額條件一樣,都是50萬元即可。


由於營所稅有7年的追繳期、5年核課期的稽徵期限,基於避稅的考量,部分推案建商也出現同一品牌只用個3、4年就更換新品牌的情況。


當然如果單純是避稅的考量,「權益」受損的大概僅有國稅局而已,但卻有不肖的建商透過這種註銷、換牌的作法,以規避後續該對消費者的保固責任以及售後服務承諾。


針對這個問題,高雄市建商公會總幹事林佩樺表示,目前消費者對於資訊掌握的管道非常多,建商品牌及客戶口碑的好壞,也成為個案銷售最重要的「活廣告」,因此只要是想永續經營的建商,對於品牌的經營都越來越用心,還有不少業者每年提撥經費投資在售後服務這個部分呢。


以高雄市建商公會來說,成立30年以來,由剛開始的28家創始會員,增加到現在共有436家,其中光洲、虹宇、來利以及太平洋建設,均為具備30年資歷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建設公司;而百洲、國泰及九盛建設,也有28年的會員資歷,顯示市場上還是有不少用心經營的老牌建設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門超悦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