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在國際發光的「下代基因20」


為了揭櫫新世代的建築思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建築表演場」,由West 8建築團隊主持的集體創作建築,引起建築界側目。2000年中國也出現「長城腳下的公社」,邀請十多位亞洲裔的建築師共同完成。而今台灣也出現一處更甚前二者的「澳底計劃─下代基因20」,由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邀集中外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大師共同創作,細部設計甫完成就震撼國際建築界,前進今年九月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乃為台灣建築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就!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


去年五月,訪遍全球各大知名建築的台北土地開發名人呂台年,決定將澳底140公頃面向太平洋的土地,希望打造出比荷蘭「建築表演場、中國「長城腳下的公社」更輝煌的集體創作建築,經各方推薦,找到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博士,現任亞洲大學的副校長劉育東,出任計畫主持人!



全世界第一個結合中西方建築大師的集體創作建築

劉副校長在好友日裔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的協助下,邀集了日本的隈研吾、平田晃久、森俊子、韓國的徐惠林、中國的張永和、荷蘭的MVRD、義大利的IaN+、西班牙的曼尼斯(Fernando Menis)、德國的GRAFT、丹麥的JDS。台灣則包括有龔書章、曾成德、姚仁喜、邱文傑、楊家凱、簡學義、黃聲遠、陳瑞憲、黃宏輝,劉育東自己也參與其中。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結合中西方建築大師的集體創作建築,消息一傳出立即造成轟動!

之後,二十位建築大師討論過五次,今年六月二十位建築大師的設計出爐,前後只花了一年一個月,締造了建築界的新紀錄。作品公開發表就獲得中外媒體爭相報導,尤其是世界五大建築雜誌之一的A+U,以專輯呈現,這本雜誌過去五十年報導過的建築物超過六萬棟,台灣的建築作品不出五次,這次卻是大篇幅向全球宣告這項曠世大作!

歪七扭八的隨意風,鏤空流線的時尚風,大圓盤超時空的外太空風格,這可不是玩具模型,而是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傑作,仔細瞧瞧造型竟然是一個個書法字。作者建築大師劉育東表示,「建築在新的時代它應該就是藝術,它不應該只是工程,唐代懷素和尚的書法我特別喜歡,所以挑選懷素書法,他是在紙上寫書法,我是在空間中用電腦科技來寫書法。」。

建築大師森俊子則指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可以自然介紹這個概念,這個也許是新的,也是這邊的傳統。」房地產開發商呂台年表示,「這就是一個集體創作,集體創作,從某一種說法也是一種彼此創意上的激盪。」

這項計畫的主持人劉育東指出,他為這次的計劃下了一個註解,即「下代基因」,他冀望能藉這二十位中外建築大師的作品,為下一代的住宅指引一條新方向和新思維,即如何讓住宅完全融入大自然,讓人與大自然永恆共生!



家不止於住宅

由於這種「未來的住宅」的設計概念,正好呼應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大會主題「建築不只是房子」,因此雙年展總策展人貝斯基(Aaron Betsky)特別為這廿組住宅設計另闢「大會正式特展」專區,以「家不止於住宅」(Home Beyond House)為主題,參加九月十一日開幕的建築雙年展活動。

劉育東表示,「下代基因20」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次由總策展人在主題館之外,另闢特展專區。屆時將展出這廿組住宅建築設計的模型、平面設計圖等內容。此外,貝斯基也另邀請十位台灣建築研究所的學生,以「非建築」的元素,設計未來的住家藍圖,作品也會在這個特展當中展出。

貝斯基為這項集體創作計畫展覽訂立「家,不止於住宅」的主題,他提到,住宅可以提供人們庇護的場所,也為每日生活的各種活動提供空間。「不過,住宅用盡了龐大的自然資源,反而將我們孤立在世界之外,人們轉而投向電腦和電視螢幕的懷抱,人際關係也被束縛了。」。貝斯基提到,「在『下代基因20』的部分住宅,多少嘗試了有別於一般建築物的實驗性住宅,這些新住宅的典範,讓我們知道,建築能讓家不止於住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門超悦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