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剛過,立冬未至,颱風雖然都躲了起來,但東北的天空卻飄來今年第一道寒雨。我知道很多人喜歡晴空下的靜思精舍,因為與青山綠地融為一體的精舍是那麼的寧靜祥和,可是我卻偏愛屹立在風雨中的精舍,因為原本親切的溫柔在此刻轉成了厚實的護衛,不畏風雨膚慰人間的熱忱令人著迷。



我喜愛慈濟的建築,並不單只是它在使用的目的上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是其建築物的本身在各種建築流派中也自成獨一無二的風格。欣賞建築有許多方式,而我個人則是習慣以「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和「建築與人的關係」兩個簡單的角度來切入。



建築不可能獨立於「環境」而存在,然而面對相同的環境,不同的建築師卻可以設計出截然不同的建築,這是在於其對「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有不同的見解所致。有些建築喜歡蓋在特殊的環境上以彰顯人類克服環境的高度智慧,例如中國山西斷崖峭壁上的「懸空寺」、或是美國賓州森林瀑布上的「落水山莊」;有些建築喜歡使用特殊的建材或建造方法以突顯自己與環境的不同,例如法國羅浮宮前極具未來感的「玻璃金字塔」、或是位於紐約商業中心卻古典味十足的「克萊斯勒大樓」;而有些建築則是像一件雕塑品般迫不及待地想向環境宣揚它的理念,例如泰國曼谷具科技表述的「機械人大樓」、或是美國佛羅里達州製造夢想的「迪士尼企業大樓」等。



不同於上述絢麗的建築,慈濟的建築在環境中並不突顯,它的色調素淨、它的造型樸實,如果說一本建築雜誌是各種建築物爭奇鬥豔的場所,那麼我想慈濟的建築在裡面應該是最安靜的一個,但是如果你願意仔細觀察,慈濟的建築是所有建築裡面最謙虛、也最具有慈悲心的。怎麼說呢?慈濟的建築總是與環境保持「相親相愛」的關係,慈濟在某地要營造建物時,總是會花很多時間勘察環境,舉凡地形、土壤、水文、溫度、濕度、風向、植被、物種等資料鉅細糜遺,為的就是要了解環境,了解之後才知道怎樣位置、大小、形狀的建築可以與環境保持最和諧的關係。在建材方面,慈濟使用的都是天然的石子木頭,不添加人工的色彩;在採光通風方面,慈濟總是喜歡多開門窗,以引進自然的陽光和涼風,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在環保方面,慈濟做雨水回收、不用水泥而用透氣的連鎖磚以及種植大量的綠色植物等,因此慈濟的建築可說是建築界中的無印良品,與大地共生共息。



此外,建築是「人」想法的實踐,建築師喬佛‧史考特(Geoffrey Scott)認為:「建築擁有決定空間氛圍的本質,因此在各項藝術中顯得特別。」眾多知名的建築師也同意這樣的看法,所以致力在建築中實踐他們理想的空間型態。柯比意(Le Corbusier)認為建築可以讓我們的心靈遠離街上的塵囂,所以努力於創造舒適的內在空間;安藤忠雄相信建築會讓我們的五官產生共鳴,因此特別留意空間中的光影及形狀;瓊安‧伊凡斯(Joan Evans)認為屋內的裝飾會影響人的思想與感情,所以努力研究各種花紋圖案所象徵的意義;布拉道(Braundel)認為隔間的方式、物品的擺設都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因此設計時要格外小心。這些建築師相信「建築會影響人的行為感受」,所以特別講究空間中光線、顏色、牆面、地坪、天花板,甚至家具、藝術品的選擇。



相對於這些建築大師在空間設計上的費盡苦心,在慈濟的建築中我卻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那就是讓「人」來決定空間的氛圍。慈濟建築中的空間規劃往往以簡單、整潔最令人印象深刻,它的擺設少、裝飾少,有的就是「空間」,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些空間過於單調,但是在我看來這卻是對人尊重的展現。試問當你進入一個辦公室或藝廊你最容易看到的是什麼?前者我看到的是電腦,而後者我看到的是藝術品,然而當我進入慈濟的建築中,我最容易看到的就是「人」,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慈濟人的笑容、可以欣賞到委員們優雅的手語、可以體會到志工的分享、可以聆聽到慈青們快樂的歌聲,在這個以人為本的空間中,空間的氛圍是由人來決定的。那麼慈濟的空間就空無一物嗎?其實不然,只是多半你不會察覺它們的存在罷了,乾淨的環境、安靜的空間、良好的迴音設計、隨時可改變隔間大小的活動式拉門、SRC的防震鋼骨、安全的消防設備、體貼的無障礙設施等,慈濟的空間所秉持的是一種「背景哲學」,讓「人」做主角,而自己當配角。



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是說當一個東西的實質超過表徵時,就會像鄉下土包子一樣只會堆砌土石,相反的當表徵超過實質時,就會像官僚一樣只會畫空中閣樓,然而慈濟的建築不但重視環境科學,也重視人文精神;既重「質」,也重「文」,真可說是建築界中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在雨中看著精舍內談笑的人們,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句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確,慈濟帶著和杜甫一樣的心願,希望天下人人安居樂業,於是不只在花蓮蓋起了精舍,台北、台中、台南、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紐澳、美國、加拿大等全球各地都有慈濟建築的蹤跡,不管是靜思堂、醫院、學校還是分會、共修處,這些千萬間的廣廈提供慈善、醫療、教育及文化上的資源,讓有需要的人得以展露那真誠的笑顏。如果下回你也有機會靜下來欣賞慈濟的建築,相信你也會與我有同樣的讚嘆─嗯,慈濟的建築真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門超悦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