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位會否成為買房新標準配備?建商:不容易

作者 Chen Kobe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15 日 11:15 | 分類 交通運輸 , 能源科技 , 電動車
 
 
 

最近在電動車主社群流傳著一句話,「想買電動車,先去當主委」,反映出其實目前住宅大樓要安裝充電設備的難題,也有不少車主分享甘苦談與教戰攻略,幫助其他車友。看準了電動車議題,有些建商已開始提前規劃電動車位,期望以此吸引高消費力客群進住。

 

想像一下,你終於如願以償住進全新落成的華廈大樓,有漂亮的花園、24 小時警衛與管理、平面式停車位與一應俱全的公共設施,但當你想替電動車充電時,只能排隊去搶地下 1 樓、全社區只有兩支的充電槍。即使想在自己車位安裝充電槍,不僅要說服管委會同意,依據大樓結構,甚至可能要召開全體區權會才能過關。

隨著車廠陸續宣布停止推出新款燃油車,未來 10 年,會有越來越多車主購入電動車,這些人都有在家充電的需求,然而卻很少有建案能解決這個問題,大部分新建案都是依照法規需求,配置最低數量要求的充電車位,甚至是與訪客車位混用。

台北的豪宅指標「帝寶」就曾為了住戶要在地下停車場裝設充電樁,被管委會以「擔心起火」為由拒絕,歷經一番爭論最終才同意放行。正因如此,許多電動車主才會說,要買電動車,先去當主委,有了主委帶頭推動,才比較好說服管委會同意放行施工。

為了爭取安裝充電樁,電動車友分享的招式也是五花八門,甚至出現「暗黑兵法」,向管委會提出「禁止停車場裝設充電設備」,利用這個反向操作讓管委會「不反對」安裝充電樁,而成功闖關。

身為看熱鬧的人,聽了覺得有趣,但電動車主可能笑著笑著就哭了。歷經千辛萬苦爭取後,安裝充電樁的費用說貴不貴,但也不便宜,以一般大樓的電表集中設置在地下 1 樓來算,安裝費用與車位到電表距離成正比,如果車位也在 B1,費用可能在 2 萬元左右,如果車位在 B3,那費用可能就接近 3 萬元。不精準的估算約是每公尺 1,000 元,實際費用要看現場環境決定,安裝費用超過 5 萬元的也不是沒有。

預留管線將成為未來建案標配?

目前有幾家建商已看準這個需求,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包括希華、璞園和遠雄等建商,都針對電動車位特別規劃,當作一個科技賣點。

《建築法》修改之前,新建案電動車位的比例要求很低,大部分都只有兩個,而這幾家建商提出優於法規的設計,以遠雄今年即將完工的高雄新灣區建案為例,就規劃了 70 個電動車位,與台電合作,幫這些車位預留充電設備的線路與孔洞,同時也準備了足額的電流負載,屋主只要購買電動車時,讓車廠到現場安裝充電設備即可。

「我們的客戶中,已有 4 台保時捷 Taycan,還有好幾台特斯拉,這些客戶未來就完全不用煩惱充電問題。」遠雄房地產管理處總監呂穎表示,由於這建案是飯店與住宅結合,目前還計劃與車廠合作,在 1 樓或附近建設新的直流充電站,提供住戶與旅客雙重便利。

然而,電動車位對建商來說其實是雙面刃,可吸引高消費力客群入住,但相關電力配套其實不容易達成,「通常重劃區的電力規劃會比較有餘裕,老社區即使蓋新大樓也未必負荷得了,即使如此,假如我們全棟都做成電動車位也一樣受不了,因為尖峰時期的用電量幾乎等於一座大巨蛋。」呂穎笑說,真要這樣的話,隔壁可能要蓋一座變電所,到時候反而沒人要買屋了。

以特斯拉充電樁為例,Model 3 充電時需要的電流量是 32 安培,如果一個社區 500 個車位都在充電,瞬間負載就高達 16,000 安培,相當於整個社區住宅的最大用電量,因此若沒有完整配套,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現實角度來說,短期內一般建案還是會以法規最低要求為標準,以減少成本,只有在高價位豪宅等級建案才有可能看到電動車位成為標配。想在大樓停車場充電的車主,如果沒有入主豪宅的打算,還是先認命與管委會溝通吧!

(首圖來源:遠雄房地產提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羅門超悦派 的頭像
    羅門超悦派

    羅門超悦派@豪宅專家飛地球環遊世界hit頻道

    羅門超悦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